脱贫攻坚精神的价值意蕴 2021-04-08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作者:徐月高播报 2021年4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与贫困作斗争,汇聚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历程,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减贫事业发展成就和世界贡献。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脱贫攻坚精神蕴含着人民至上的崇高情怀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脱贫攻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脱贫攻坚为了人民、脱贫攻坚依靠人民、脱贫攻坚成果由人民共享,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脱贫成效的重要标尺。从“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到“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从“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到“脱贫致富不仅要注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脑袋’”,这些论述都体现深厚的人民情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生动诠释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脱贫攻坚精神凝聚着尊重科学的鲜明品格 实践证明,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关键在于对扶贫对象进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进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化扶持。贫有百种,困有千样。只有坚持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才能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脱贫攻坚要下一番“绣花”功夫,不能“手榴弹炸跳蚤”,不能因发展心切而违背规律、盲目蛮干,要量力而行、真实可靠、保证质量。我们党强调坚持科学的扶贫方法,要求既扶贫又扶智、扶志,既输血更造血,既要脱贫还要致富。我们党还强调在脱贫攻坚中改善民生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能超越发展阶段,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既不要降低标准,也不能吊高胃口。脱贫攻坚战之所以取得全面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党领导下形成的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和中国特色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关键在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求真务实,遵循客观规律,体现了我们党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脱贫攻坚精神洋溢着勇于担当的时代气质 责任重于泰山,担当成就事业。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尽锐出战、披荆斩棘、栉风沐雨、知重负重,拔“穷根”,挪“穷窝”,翻越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翻越的“山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难以攻克的“堡垒”,靠的就是勇于担当的精气神。无论雪域高原、戈壁沙漠,还是悬崖绝壁、大石山区,广大扶贫干部始终做到“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候顶得上”,爬最高的山,走最险的路,去最偏远的村寨,住最穷的人家……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勇毅担当的身影。有这样一组数据令人动容: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在脱贫攻坚斗争中,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他们的担当作为,标注着新时代的精神海拔,铸就了永恒的精神丰碑。 脱贫攻坚精神彰显着艰苦奋斗的顽强意志 历经千难成伟业,人间万事出艰辛。我国脱贫攻坚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靠的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奋斗是最根本的精神密码。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充分说明这样一个道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拼出来的,而不是等出来的、喊出来的。回顾我国的扶贫事业,一开始就面临着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的复杂情况,特别是进入攻坚阶段,我们面对更多的是难中之难、坚中之坚,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贫困人口数占总人口的10%以下时,减贫就进入“最艰难”阶段。2012年,中国这一比例已到10.2%。试想,没有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锐气,何以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何以能创造“不让一个人掉队”的脱贫奇迹。这种奋斗,就是李保国35年的坚守,就是黄大发“水不过去、拿命来铺”的拼搏,就是毛相林“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的实干,就是张桂梅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无私。 脱贫攻坚精神激荡着团结协作的磅礴伟力 脱贫攻坚是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人人既是亲历者,也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全面小康是共同追求,脱贫攻坚是共同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脱贫攻坚的繁重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向贫困宣战,汇聚起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实践证明,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是全党动员、全民动手、上下同心、团结协作的结果,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彰显的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中央地方上下联动,五级书记一起抓;政府、社会、市场协同发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互补充,“守望相助、扶贫济困”美德无处不在。在这场脱贫攻坚的国家行动中,东部9个省、14个市结对帮扶中西部14个省区市,307个中央单位定点帮扶592个贫困县,军队定点帮扶4100个贫困村,12.3万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人心齐,泰山移。”正因为“举国同心、合力攻坚”,才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扶贫体系,构筑起了全社会“扶贫”“战贫”的强大动力。